当前,我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,一大批农村越建越美,农民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。但是乡村振兴也面临一些问题,特别突出的是人才瓶颈:(1)一些村干部队伍难以适应乡村振兴的需要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有一支有文化、视野宽、会运作、能办事的两委班子,但是就目前来看,大部分村干部文化水平偏低,年龄偏高,视野不宽阔、开拓能力不足,守摊子还行,要担负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任是勉为其难。(2)当地村民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。有文化、有本事、年纪轻的村民大部分都离开家乡在外创业,留守的村民大部分为老人、妇女、儿童,大部分留守村民小农意识还比较强,对发展现代农业、发展农村新业态缺乏眼光,不理解、不支持,也不会做,甚至有的农民自己不做也反对别人做。
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重要的是突破解决人才问题,鼓励农村乡贤的“回归”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措施。乡贤既包括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干部,也包括长期外出创业打拼的新乡贤。通过乡贤“回归”,不仅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人才匮乏问题,同时也可以带动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农村,以有效助推乡村振兴。为此建议从以下多渠道推动乡贤“回归”。
一是鼓励在职机关党员干部兼任原籍农村第一书记。长期在机关工作的党员干部有较高的站位、较宽的视野,对党和政府的政策比较熟悉和理解,对农村老家的底细也比较熟悉,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很大的帮助。建议出台政策鼓励机关党员干部兼任原籍村的第一书记,指导原籍村实施乡村振兴计划。比如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,对成绩突出的给予表扬,在入股合作社、承包土地等方面政策有新突破。让愿意兼任的党员干部有自豪感,有成就感。
二是鼓励退居二线的机关企事业干部返回原籍担任村干部。建议出台政策鼓励临近退休或退休后愿意回原籍的干部(包括老师、医生等)把户口迁回原籍,支持他们担任村两委干部。户口迁回原籍后,更有利于他们投身乡村产业发展、服务乡村文化建设的工作。
三是鼓励乡村多种形式发挥外出乡贤作用。比如鼓励村里成立“乡村振兴理事会”,安排外出乡贤(含外出干部、外出经商创业人员)进入理事会,从而让更多见识广有资本的乡贤为乡村振兴出智出力,而且也通过乡贤与村民的情感交流引领村民改变发展观念,适应新时代新农村的发展。
四是鼓励更多的乡贤返乡创业。有许多外出乡贤到了一定年纪后有返乡创业的意愿,建议出台优惠政策予以鼓励支持,同时策划生成一些好项目,吸引他们返乡创业。